2008年8月29日 星期五

台東記事(清代時期)

1683年(康熙22年)
靖海侯施琅率軍六月攻克澎湖.是日入台灣,鄭克塽降清,明鄭亡.
1684年
卑南覓,瑯嶠,加六堂(枋山鄉加錄村),琉球等四社社餉額徵銀179.92224兩.
明鄭遺老沈文光提到一條通往崇爻的海路.
1691年(康熙30年)
後山卑南覓和崇爻九社相繼輸誠納餉.(崇爻九社:崇爻(丹郎),芝舞蘭(泗波蘭,芝武蘭),芝密(機密,奇密),貓丹(馬太鞍)等下四社;及住於歧萊平原的荺椰椰(巾老耶),多難(斗難,荳蘭),薄薄,竹腳宣(七腳川)等上四社,再加上因遭疫廢絶的水輦(水璉)一社).
1963年陳文,林侃等商船遭風流至歧萊居數年,略知番語,並通曉附近一帶港道.
1695年
雞籠通事賴科,潘冬等赴崇爻,招撫該地九社歸化,附阿里山社內輸.自此以後[每歲贌社之人,用小船裝載布,煙,鹽,鍋釡,農具與交易,番以鹿脯筋皮市之皆以物交物,不得用銀錢.一年止一往返云.]
1721年(康熙60年)
朱一貴鳯山起事抗清事平後,閩浙總督覺羅滿保倡議遷民劃界.
1722年
朱一貴餘黨王忠逃亡後山卑南覓,總兵藍廷珍檄千總鄭維嵩往諭土目文結搜補,凡漢人皆逐之.
全台[立石禁入番地]的地方54處,東部成為番地禁地[凡民人私入番境者杖一百;如在近番處抽藤,釣鹿,伐採棕者杖一百,徒三年.如有偷越運貨者,失察之專管降調,該上司罰俸一年,民人不得與番民結親,違者離異,治罪方官參處;從前已娶者,毋許往來來番社者治罪],此禁令至光緒元年1875年正月初十始告解除,前後實施154年.
1723年
下淡水大墾戶施世榜口述,巡臺御吏黃叔敬記錄南路前,後山及卑南覓等社概況.
[卑南覓係番社總名,傀儡山後沿海一帶;地與傀儡山相連,中有高山聳起.相傳七十二社,各社名不能盡記.贌塺貿,易每在山腳沿海處所....]
1724年(雍正二年)
台灣總兵林亮等,為招徠後山傀儡生番歸化,公同捐備一切賞物行糧,遴委水師中營守備吳崑帶領通曉番語之人,同舊歸化卑南覓土官,遍歷山後,宣布聖王德威,共有八里罔,大板六,大狗,澗仔弼,大里力,知本,社馬干,大鳥萬,朝貓厘,美基美基,呂佳罔,八絲,澗仔崙,加那打難,甕索,丁仔荖,舍別(掃別)等65社歸誠,戶口別藉,男婦共有5799名口,願附版圖.
1725年
巡台御史禪濟布奏稱:[台廈道吳昌祚招徠捌里罔(八里芒),卑南覓等66社歸誠,俱經題報在案.]
1729年
卑南社社長直里直呈請歸化,年徵餉68.7兩,並准其通商貿日心竹竹,易即准後山原住民攜帶物品赴前山指定地點販售或交換物品.
1731年
大武,太麻里地方形成一社.
1734年
太麻里地方形成一社.
1737年
太麻里地方形成一社.
1741年
大武地方形成一社.
1751年
太麻里地方形成一社.
1755年(乾隆20年)
禁止商船往崇爻販賣番貨,違者照偷越番境例,從重治罪.其社丁應納番餉,責成通事由陸路輸納.
1761年
自彰化縣至淡水廳一帶,全面開挖土牛溝,堆土牛作為番.徹底封銷鎖山區原住民向西發展,迫使布農和泰雅族群,分別於十八世紀初葉至中葉分批逐步東遷.
1764年
近有人自瑯嶠山下放洋,轉折而東,載棉布,苧線,器用之物,向後山居民易鹿脯,筋,角約七八更可至,其地禾黍豐茂,風俗樸.
1771年
太麻里地方形成一社.
1781年
大武,太麻里地方形成一社.
1791年
大武,里瓏地方形成一社.
1801年
大武.里,壠地方形成一社.
1803年
日本箱館地方人士文助及水手8人,遭風,漂至秀姑鑾,泗波瀾,破上岸,後因水土不服8人病死,只剩文助一人,在該處煮塩番人換芋度日.
1806年
太麻里地方形成一社.
1808年
日本薩州地方武士山下源吾郎及水手23人,遭風,漂到後山秀姑鑾,大港口地方.與文助一同坐杉板船南下至枋寮登岸,遣返日本.
1811年
里壠地方形成一社.
1812年
噶瑪蘭人李享,莊找,以布值五千餘圓,與荳蘭,薄薄,拔便(飽干),七腳川諸社頭目,易地拓墾.後受該地阿美人襲擊,退出.
1813年(嘉慶18年)
依據口碑,小琉球漁民十八名漂流至火燒島(綠島),其後漸次移居達三十戶;並逐漸迫使先住之雅美人約三十名,移往紅頭嶼(蘭嶼).
1821年(道光1年)
道光初年以後,南部平埔族開始不斷翻越中央山脈,長途跋涉進入東部.
1825年
來自淡水的噶瑪蘭人吳全和蔡伯,王募集蘭地漢人入墾歧萊.吳全所率之人在木瓜溪下游開墾;蔡伯王所領之人則在荳蘭溪至米崙溪之間開墾.
1827年
蔡伯王等人在米崙溪南側,建立興安圍,順安圍,君威圍和君爺圍等四個農墾聚落;因風土病死亡甚多,乃退回噶瑪蘭.
1830年
郡城近時有小船,私到山後卑南覓地方貿易.交易不用銀錢,但以物換物.卑南覓港澳數處皆可泊船.
1831年
木瓜人襲擊吳全等人在木瓜溪南岸所建立之[吳全城]墾區,一日之間被害一百三十餘人,乃退回噶瑪蘭.
大武地方天花流行.
大武,太麻里,里壠利稻等形成一社.
1834年
大武某地方形成一社.因時遭大南社襲擊.
1836年
噶瑪蘭加禮宛,打那岸及打那美等社,結夥移固鯉浪港北,米崙溪和米崙山以北的歧萊原野拓墾.
1841年
臺灣道姚瑩稟稱:[(臺灣)所未開墾而可慮者,獨噶蘭界外奇,來秀姑鑾,卑南覓耳.............前有粵人為熟番所引,從內山越墾,及後繼至,山徑荒迷,多為兇番所殺,遂不敢往.已遵飭嚴諭瑯嶠番社頭目,不許再引漢人透越,並取粵莊頭人切結在案.]
里壠地方形成一社.
1845年
陳諧云,杜再元,杜四孟,杜可寺四人,立約合夥明買[丹番]土人草地一所.坐落後山秀姑鑾,土名[丹埔].
1846年
大武地方形成一社.
1849年
大武地方形成一社.
1850年
南遷阿美人自道光末年逐漸返回台東縱谷,先後建立:大坡,德高班寮,雷公火.萬安,老吧老口日山,吧鹿寮,大埔尾等社.
1851年
大武,太麻里,里壠某地形成一社.
淡水大加蚋堡濫仔庄黃阿鳯等十六人,入墾歧萊,在沙婆礑溪南側開墾,建立三仙何庄,十六股庄,十八鬮等庄.
1855年(咸豐5年)
鳳山縣水底寮人鄭尚,至卑南與原住民貿易,且授彼等耕耘之法.其後,並募佃入墾卑南地方.
1856年
里壠地方某地形成一社.
1857年
噶瑪蘭漢人三十餘名移居花蓮溪口,至1873年(同治12年)聚居四十餘家而形成一聚落.
1861年
大武,里壠某地形成一社.
1866年
大武,里壠地方,某地形成一社.
1867年(同治6年)
美國商船[羅妹Rover]號,在瑯嶠洋面紅頭嶼遭風觸礁沈沒,船主夫婦和水手十四名逃生登陸瑯嶠尾龜仔角,龜鼻山登岸,被生番殺害十三名.
1868年
大武某地建立一社.
1869年
大武地方近黃社大里力山東北方形成一社.
1870年
大武地方淡母路社西北方成一社.
1871年
牡丹社人劫殺漂流至該地琉球人五十四名.
1872年
內本鹿某某小社形成於某處等等.
1873年
日本小田縣民四名漂流至卑南,救養於陳安生家.後送至鳳山縣輾轉送回日本.
1874年
在後山卑南建海山寺
萬巒赤山約冇20戶平埔人,坐船東移,成廣澳上岸移居加走灣頭.
五月渡台辦防欽差大臣沈葆楨,派遣同知聞柝搭輪船前往埤南,招撫埤南社頭目陳安生.
十月台防廳同知袁聞柝率綏靖開赤山埤南道,抵達埤南.
1875年(光緒1年)
一月沈葆楨奏[台灣後山亟須耕墾,請開舊禁 ]
三月基督李庥牧師抵寶桑,基督長老教會後山宣教從此揭開序幕.
六月欽差大臣沈葆楨奏移駐南路理番同知於埤南,俗稱埤南同知.
七月提督羅大春開北路抵終點秀姑巒水尾.費時年餘.
十月兵吳光亮統兵開中路抵璞石閣.
十二月同知袁聞柝在埤南,設招撫局以撫番,招民墾荒.楓港莊民林讚募得農民六十名,墾巴朗禦(巴塱衛)荒埔,熟番潘琴元募得農民六十名墾大陂東邊荒埔,寶桑莊民陳雲募農民化番六十名墾利吉基里吉荒埔,
欽差大臣沈葆楨奏准,台灣南路同知移紮埤南,並加[撫民]字樣,簡稱埤南廳.
1876年
八月都司羅魁接帶駐紮埤南之綏靖軍.
任命鄧厚成為埤南廳同知,次年三月以疾率於任.
1877年
巡撫丁日昌派員在廣東汕頭設招墾局,招募潮民二千餘名,用官輪載赴台灣,八百名撥交吳光亮安插於大港口及埤南等處開墾.據說半係遊手好閒之徒,由同知袁聞拆奏停辦.
船政大臣吳贊誠奏稱[(阿眉)近日漸能自開水田,種蒔禾稻....,平埔番雖不習耕,向皆有捕鹿之場,牧牛之所....諸番游牧公地,若一併奪歸他人絶其諆謀生之路,勢不能相安,....岐萊一帶地雖可墾,而大魯閣,嘉禮遠.豆欄等社番情尚未馴服,墾民亦不敢輕往,....惟冬,春兩季風色微和,可以暫就海面停輪,裝卸入貨亦不宜久,;此後山地雖膏膄,而水路運道均多不便,祗可隨時設法,相機辦理之實在情形也.....]
長老教阿里港(今屏東縣里港鄉)教會信徒平埔人張源春,遷居成廣澳石雨傘社,刢立台灣東部一所基督教長老教會,即成廣澳(潯廣澳)教會
六月船政大臣吳贊誠一行入後山查閱營伍,受瘴甚重,回至恆春,隨從員弁,勇丁,皆病不能起.
十一月管帶綏靖軍都司羅魁,奉令帶先鋒進剿阿棉,納納等社兵敗田寮戰死.
十二月後山統領吳光亮援軍齊集進剿攻克阿棉.納納二社沿海各社遂告征服.
1878年
六月後山加禮宛社抗官,截住官兵請糧文書,次日糾合二千餘人劫營塞井.
九月總兵孫開華等率大隊攻擊加禮宛社,破之,該社茅屋焚燬.
1879年
南路撫民理番同知袁聞拆,建南路廳(俗稱埤南廳),署於埤南.共計32間.
1880年
基督長老教會教士會派遣胡古傳道師至成廣澳石雨傘社教會,開始培育教徒,並越山兼牧迪佳(三笠.三民)教會.
1881年
四月基督長老教會巴克禮牧師搭戎克船赴後山,訪問蟳廣澳,迪階和石牌等三教會.
五月任命梁純夫為埤南廳同知.
1882年
六月岑毓英交卸福建巡撫職,並奏報:[重開後山中,北二路,因煙瘴盛發,未即開通].
1883年
臺灣安平人陳雲清隨綏靖軍招撫埤南各社薙髮,在埤南病故.
1884年
五月埤南廳同知袁聞拆,在後山最久;於光緒七年五月,署臺灣府,光緒九年,補福寧府,十二月到任.本月卒於官,年六十有三.
1885年
太麻里發生旱災.農作物全滅,糧食缺乏,以草根樹皮充飢渡日.
任命潘文鳯代理埤南廳同知,次年卸任.
二月法軍搜擾後山埤南,花蓮港,成廣澳一帶.
1886年
任命吳本杰代理埤南同知.
任命歐陽駿為埤南同知,次年七月六日卒於任.
1987年
四月埤南同知歐陽駿下令禁止後山販賣牛隻出口.因一遇牛販經過三條崙一路,道路為之踏壞.
五月恒春著名頭目潘文杰,陪伴英人泰勒,率領二十二名客人和排灣人,經卑南道入後山.
七月埤南廳同2佑歐陽駿以疾卒於任.
八月任命陳燦代理埤同知,次年九月二十六日奉旨革職聽候查辦.
九月劉銘傳奏設臺東直隸州,[奉硃批:該部議奏.欽此,]
1888年
六月爆發[大庄事件]
萬國本,李定民和張兆連,率軍分三路進攻呂家望社.
八月丁汝昌施放巨砲攻擊呂家望社西側邦邦社.
十一月臺灣府南路撫民理番同知(埤南廳),改臺東直隸州知州;同知吳本杰改署臺東直隸知州,
1989年
任命王維敍暫行代理台東直隸州知州,同年十月十日以疾卒於任.
1990年
加大籍馬偕博士,由海路赴加禮宛,傳基督教播音.
長老教中學校長余繞里奉命東部巡視.
1891年
一月 巴克禮牧師自府城起程赴後山傳道,一月十三日抵糞箕湖,十五日上山,十八日抵寶桑,二十日抵鯉弄(里壠,關山),二十二日經石牌,大庄,刣牛坑,,石雨傘,而於二十六日折返寶桑,然後沿海岸南下,越中央山脈出西部,二十八日返抵府城.
三月統領鎮海後軍提督張兆連,於光緒15年慷慨捐軍廉,卜地卑南馬蘭坳(日治台東榮町)籌建天后宮.
1892年
全台營務處總巡胡傳,巡示後山各哨守.
1893年
胡傳赴任代理台東直隸州知州職.
[台東土荒地辟,民少番多,歲只徵銀一千二百兩.尚由官墊完小半.無城,無署,只有茅屋數間.官如弁髦,待營以自立,不能以有為也.]
後山鎮海後軍各營,吸鴉片者中營十居其九,前營十有六七,而左營尤甚於中營,月得餉銀盡耗於此,皆形容嬴,窮窘而無聊.
九月州牧胡傳往鰲魚山相度改建昭忠祠.
州牧胡傳赴鹿寮埔察看荒地,回宿鹿寮營房,鹿寮昔為南北社每歲打鹿所在.草甚茂.營勇往來經此不遺火燒其草,否則社人必索賠鹿,為台東第一大平原.
19894年
州牧胡傳赴利基利基查看煤礦.
馬蘭街民失火,延燒五十一戶.
1895年
二月三條崙卑南道越中央山脈十八社,發生嚴重衝突,相互交戰.
三月簽訂[馬關條約]割台議成.
四月前山已奉電旨,在台大小文武員弁,均著陸續內渡,而後山至五月十五日尚未明文,又無官方電報,無所適從.
五月福建台灣巡撫唐景崧改稱台灣民主國大總統

沒有留言: